梁家寨乡位于盂县最北部的滹沱河畔,距县城75公里,全境总面积239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现有4702户10505口人,共有耕地15000余亩,其中水浇地6200余亩。全乡年平均气温15.4度,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无霜期220余天。境内山恋叠嶂,平均海拨高度450米。水资源丰富,滹沱河流经全境。全乡以农业生产为居民主要生活来源,境内耕地含沙较多,涵养水分能力较弱,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均依赖滹沱河上的干渠和各村的支渠等水利设施。
梁家寨乡境内最大的灌溉水渠为彭真渠,建成于1945年,全长8.5公里,起于蔡家坪村,经鳌头、独自口、梁家寨三村,止于沙湖滩村。可灌溉2500亩水浇地,提供5村3000余人及牲畜的饮水问题。此渠系时任北方分局书记的彭真同志亲自批准拨米三万斤,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于1945年建成的,兼具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除彭真渠外,梁家寨乡境内滹沱河上还有裕民渠(长6.5千米,灌溉460亩土地)、复兴渠(长4千米,灌溉800亩)、北峪口大渠(长6千米,灌溉320亩)、活川口大渠(长5千米,灌溉230亩)、闫家庄大渠(长1.6千米,灌溉280),飞机渠(檀山沟经活川口到檀山坪村,流经地势较高而得名,长4千米,灌溉250)等六条灌溉大渠。此七条大渠,全长37千米,灌溉了全乡4840余亩水地,解决了6500余人和14个村的禽畜饮水问题。此外全乡尚有30余千米的支渠、毛渠分布于南北两山16个村里,解决了当地4000余村民和各村禽畜的饮水问题,以及1360亩水地的灌溉问题。可以说,渠路在梁家寨乡就是生命线。
但是,梁家寨乡的渠路现状却不容乐观。
1.由于建造年代较远,渠路的老化严重,尽管历届政府都对渠路建设相当重视,及时予以修缮加固,但是老化损坏的势头还是日趋加重。干渠的灌区沿线由于山体风化,时有渠堤垮塌,年代久远,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土石方进入渠道,部分企业、村民将垃圾甚至建筑垃圾倾倒到渠道,造成渠道淤塞、杂草丛生,无法通水,渠道严重老化,淤积严重。
2、渠灌区沿线小型水电站、水轮泵站无完好的房屋和设备,水泵、电机、开关甚至排水管道被盗严重。渠道闸阀全部损坏或被盗,多处涵洞淤塞。
3、自然灾害对渠路的影响严重,历年来,每到汛期均有渠路因灾毁损的报告,但是2016年的灾害却是最为严重的。2016年7月18日到7月21日08时,梁家寨乡境内连降暴雨,境内平均降雨量达到192.6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30毫米,暴雨过后的各个大渠和支渠毛渠多处毁损,总计达到20余公里。其中彭真渠独自口段塌方50余米,全渠已经断流,失去了灌溉功能。其他大渠虽未断流但已经多处损坏,减流严重,多处有断流的危险。现在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若不及时修复,对全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必将造成重大损失。
我建议:
一是大幅度增加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县政府对职能部门的考核内容,加大对梁家寨乡的投入力度,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取消村集体的配套资金要求。
二是统一规划建设梁家寨乡农田水利设施。建议由县水务局牵头,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编制适合梁家寨乡的山区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部门的责任。按照发展计划,水务局要统一协调山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成立农田水利专业施工队,按市场经济原则,承担当地农田水利施工任务。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责任。落实镇水利站负责所在镇的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修复,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偷盗农田水利电网、水泵等设施的打击力度。
四、建议文物旅游部门重视彭真渠的文物价值的精神内涵,把彭真渠做成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乡依托彭真渠的历史意义开发红色旅游,修建彭真渠纪念馆,展示开渠英雄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彭真的生平事迹、盂县抗日故事等,生动地再现抗日民族精神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及共产党关心农民困苦、兴修水利、发展生态农业的领导作用。